有关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著名。汉代以前记载嫦娥奔月的文献,有下列三种:《文选》卷六○〈祭颜光禄文〉注引战国《归藏》说 :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姮本作恒,为避淮南王刘恒讳,改之。又恒等于常,故后世以嫦代恒。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五五辑张衡《灵宪》:
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
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几种情节大同小异的传说。以下所述,则是在汉族间广泛流传的本子 。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晒得土地干裂,海水枯竭,不聊生。这时有个做后羿的英雄,他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射杀各种猛兽。他同情受日晒之苦的众多百姓,就举起他的宝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并严令第十个太阳按时起落,造福人民 。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了天下。后来,他又娶了娴淑美丽的妻子叫嫦娥,夫妇俩十分恩爱 。
有一天,后羿在打猎的途中遇到一个老道士。老道士很钦佩后羿的为人,就送给他一包不死药。并告诉后羿,只要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嫦娥 。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心存不良,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成仙上天。有一天,他趁后羿出门打猎的时候,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房间,逼她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立刻身轻似燕,直冲云霄,往月宫飞奔而去了 。
由于嫦娥奔月的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于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后羿和乡亲们,就会在月下摆水果祭月,表达他们对嫦娥的思念。此后世代相传,人们就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
另一种嫦娥奔月的故事,则叙后羿射日,立了大功后,被人民拥戴为王。但他刚复自用,亳不体恤人民,所以老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有一天,后羿派了一位道士去向王母娘娘乞一种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人们听说这个消息,个个愁容满面,深恐后羿的残暴永无休止。幸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十分同情人民的处境,就把仙药偷偷的吃了。吃下仙药后,果困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地向月宫飞去 。
除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外,还有两则传说也和月亮有关:早在战国时代,古人就传说月中有蟾蜍。屈原在《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根据闻一多先生〈天问释天〉中的说法,「顾菟」即蟾蜍,《灵宪》中也说:「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因为月宫中有蟾,所以人们俗称月宫为「蟾宫」。又因为「菟」字与「兔」字相近,所以另有一种说法说月中有白兔,不管是蟾蜍或白兔,牠们所做的事就捣药,即不死药。如《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董逃行」中就有:「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丸蟆丸」之句 。
从近年出土的汉墓中,更可看到蟾蜍捣药形象化的证据。常任侠在(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一文中指出:「较小一棺,前额刻一人首蛇身像,一手捧月轮。后刻两人一蟾,蟾两足人立,手持方杵而下捣。右侧一人,两手捧物而立」 。
上文所谓「传说中之桂树」,即指下一则传说「吴刚伐桂」。据唐朝段成式(八○三?─八六三)的《酉阳杂俎》「天咫」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吴刚伐桂的传说使得月亮又增添了几个雅致的别名,如「桂月」、「桂宫」、「桂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