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
】 【关闭
破译姓氏基因“密码”
来源:中国科学院 记者:陈熙涵(2002年7月5日) | 2005/7/8 | 阅读:

——记中科院副研究员袁义达和他的新著

袁义达,是一个和一项新兴的科学研究——姓氏群体遗传学联系在一起的名字。随着袁义达的新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的出版,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姓氏群体遗传学这一度不为人知的学科领域。同时,也应该知道16年的潜心默默研究,对在此领域尚为空白的中国科学界意味着什么。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向记者介绍说,姓氏群体遗传学是人类群体遗传学的一个分支,是以人文学中姓氏特定的文化背景、特殊的传递规律为基础,与人类遗传学的基因理论相对应。这项被称为“姓氏基因”的研究成果,将探索中国五千年父系社会的进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演变,历史上中国人迁移等内容,对确立汉族人群的划分标准,以及人类Y染色体进化和多样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科学家的拼命往往与探究真理的执著联系在一起。其实,袁先生对姓氏群体遗传学的解释,不是能让人短时间听明白的课题。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这段话:“姓氏研究是我的终身职业,我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几乎用尽了16年来的全部精力和热情,从搜集古今中国人姓氏资料到分析这些几百万个枯燥无味的符号和数字,从计划研究方案到设计研究中所需软件。没有任何竞争者,因为人们都以为我疯了。”

袁义达用16年的时间研究中国姓氏,证明了姓氏是一门科学,一种文化。用他的话来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各项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成功,但姓氏研究却被人们所忽视。1985年,世界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群体遗传学家卡瓦利·斯福扎教授把“姓氏基因”的理论带到中国时,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姓氏历史的中国人还未意识到姓氏与基因有多大的关系。但从此以后,在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姓氏群体遗传学。也正是从这时起,袁义达踏上了他的姓氏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之路。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已经在姓氏研究上颇有建树著有《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袁义达,完全有理由歇一歇了。然而,很多熟悉他的同事都说,“袁义达是我所见过的最拼命的人”。16年和上百万的数据、几千部的文献资料打交道的人是孤独的,更孤独的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袁义达的这种拼命。为了工作,袁义达临时在外租房,当妻子看到他后背上密密麻麻的蚊子块时,不禁潸然泪下。在采访中,袁义达不止一次说到,“我不是没有丧失过信心,我常常问自己,姓氏遗传学研究到底有没有价值。”我们无法找出任何理由解释他的“拼命”,凭着兴趣和强烈的使命感,袁义达没有放弃。

随着研究的深入,袁义达有了新发现。姓氏研究还与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找出疾病分布与人群的关系,可使得疾病诊断少走弯路。他的这项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等医学专家,都对这姓氏遗传学颇为关注。

据悉,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关姓氏与生物学的专著,日前得到了今年国家图书奖的提名。

(《文汇报》文/记者陈熙涵)

分享到: 微信朋友圈 更多
关闭
主办:邱盛樑 TEL:13860597696  E_mail:yxqsl@163.com QQ:342432689
Copyright© 2009 - 2022 谱盛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工信部备案号:闽ICP备07041874号-1